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章平壤城 (第3/3页)
一片泥土而已,对他偻国损失不大。如果依小臣的计策,至少偻国要乱个,一、五、七年。有这三、五、七年我大唐的水军也能有很火水。这样将来就是想将偻国纳入大唐版图也不再是什么难事。陛下您看” 听完麦仲肥的话后,太宗皇帝点点头道“恩,倒也说的有理。好吧。这五千多偻兵联就交给你处理。等这里战事一完。你就把他们先押解回你的漠南草原上去好好调教一番。等调教好了通知联,联会安排他们回国事宜。” “谢陛下!小臣定不辱使命!” 三天后东征的最后一站一平壤城已经在眼前。看着四门大开的平壤城。所有人都莫名其妙起来。李劫不管那些,命令唐军四下把平壤城团团包围起来。 不久一些穿着一身白色宽袍大袖的人从城里鱼贯而出,排着长队,向太宗皇帝的伞盖方向走来。众人不知道这些家伙搞什么玄机,纷纷护卫在太宗皇帝周围。御林军也是握刀戒备。太宗皇帝挥了挥命人等散开道“你们还没看出来吗?他们是来投降的。” 果然那队白服之人行到离太宗皇帝还有七八丈距离时,双膝跪地。齐声道“请上国大皇帝开恩!我高句丽国愿意投降!” 太宗皇帝对着那些人问道“高句丽王高藏何在?泉盖苏文何在?” 那群人里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膝行向前连咳带喘地道“启禀上国大皇帝,我王已经被逆臣泉盖苏文挟持前往百济国了。” 原来就在唐军攻克鸭绿江防线后,高句丽的所谓大军作母兽散。 消息传到王宫里,泉盖苏文明白大势已去,却不甘心束手就擒。带着自己的家臣裹挟着人形图章高句丽王高藏,拨专皇宫里所有财宝,轻车简从地悄悄溜出城门,投奔百济,试图去百济政治避难,以图东止。 起。 他这一走,高句丽的王公大臣们可慌了手脚,带着家眷偷偷溜走的有之,躲在家中不肯出来的有之。剩下一些胆大的大臣聚在一起一商议。只有投降这一条路可走。于是联合起来控制了全城,推举已经在家养老的前高句丽王高建武的堂兄弟高思码就是那个白胡子老头来组织投降事宜,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这一幕。 “跑了?想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联这就让百济把那两人送回来。”已经来到高句丽王宫里坐下的太宗皇帝对着高句丽的官员轻轻说道。 礼部侍郎萧思平被受命为使节。前去百济要人。太宗皇帝发下诏书一边安抚高句丽的人民,一边下令还没有投降的城市马上把降书顺表送到高句丽王宫来。借着太宗皇帝安抚百姓急需人手的机会,麦仲肥,把王玄策推荐给了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与王玄策一谈之下。大加赞赏,无比兴奋。当即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五品下文散官,协助马周安抚人民、安排受降事宜。待回京后另有任命。 四日后礼部侍郎萧思平风尘仆仆的回来禀报“启禀陛下,微臣没能做好差事!百济王扶余义慈坚决不让微臣将高句丽王高藏和泉盖苏文带回,而且还在边境陈兵三万,加紧防御!言:高句丽王高藏和泉盖苏文托庇在他名下,他要将他们送回既是不义。陛下带兵灭人社稷,是恃强凌弱之举。还劝陛下快快撤军,把高句丽国让与高句丽王高藏方不失为大国气概。” 听了百济王扶余义慈的话,站在大殿上的君臣们都被气的笑长孙无忌道“扶余义慈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李道宗也笑着说“螳臂当车。不自量力。陛下,臣请率一军前去荡平百济,把扶余义慈和高句丽王高藏还有泉盖苏文带回来,任凭陛下发落。”众将领轰然叫好。 太宗皇帝笑着挥挥手道“如今我们东征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百济虽然口气很大,我们这时候却也不能去征讨。只要把高句丽王高藏还有泉盖苏文要回来就行了。此次东征历时一年有余,颇耗钱粮。况百济多山地,道路崎岖难行,如果贸然发兵,短期内难有进展,空耗钱粮。反而不美。” 这次太宗皇帝亲自东征确实已经完成了目的,同样消耗的物资也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太宗皇帝领兵在外一年有余,而太子也在定州。并都坐镇的只有房玄龄一个人,精兵强将都跟随皇帝来到了高句丽,后方空虚啊! 太宗皇帝很担心,如果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谋反,可就真的鞭长莫及了。百济完全是癣疥之疮,最大的高句丽已经平定,小小的百济犯不着御驾亲征。但给它施点压力让它交出高句丽王高藏还有泉盖苏文还是有必要的,用这些名将名帅去做这些事情,那是太给百济脸面了。 于是太宗皇帝下令,游击将军薛仁贵带唐兵五千谏议大夫麦仲肥带二百炮兵携带二十箱手雷去给百济边境集结的三万军队一些教刮,让他们乖乖把高句丽王高藏还有泉盖苏文送回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