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长安 (第2/3页)
可当老来依靠的晚辈,吩咐我做事比以前随意。师徒姑侄三人说说笑笑,到晚了才散去睡觉。 回到家里一夜好眠,红日满窗,我才迷糊地打了个呵欠,起身穿了衣裳,下楼洗漱。 老师正在院里舒展筋骨,做健身cao,见我下来梳洗还半眯着眼睛,不禁呵呵一笑:“你小心点,别摔着了。” “知道…” 等我洗漱完毕,赤术和厨娘便端了早膳上来,我啃着葱香饼,赞叹道:“小赤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御厨肯定都没这份好手艺。” “好吃你就多吃点,”赤术见我吃得高兴,就将盛饼的盘子推到我面前,然后问我“姑姑,你什么时候有空?” “你有什么事要姑姑做?” 赤术吭了一声,白净的脸上透出一层红晕,好一会儿讷讷地道:“那个,东市林家家学的林明老师的…二女公子昨天听说你回来了,很想见见你。” 我微觉讶异,旋即有些忍俊不禁:“小赤也长大了…她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我,你去问问,我就是没时间也会挤出时间的。” 赤术的脸一下涨得通红,张了张嘴却什么话也没说,猛地扒粥,三两下吃完就跑。我和老师对视一眼,笑了起来,我问:“老师,小赤既然喜欢林家的女公子,有没有去提亲?” 老师恪守食不言的规矩,却点了点头。我兴致勃勃地问:“那位女公子品性好不好?跟小赤合不合得来?有什么才能?长什么样子?成亲的日子是哪天?” 老师放下碗筷以后才说:“都好,跟成方很合得来,婚期是四月二十八。我的书信上个月就发出去了,昨天见你回来,本来还以为你是接了信以后才回来的。” 早饭后将老师和赤术送到医馆,便去驿站寻与我同来的文吏,两人商量了一下,理顺应做的事,便往尚书台请见。 尚书台是齐略为了集权而设立的机构,因为丞相被撤,尚书台直承天子之意,其职能与丞相相仿,因此尚书台也被称为相台。不过齐略集权是为了使政令畅通迅捷,却无意让尚书台又成为能制约天子的丞相。因此尚书台的权重份位却不高,连令官都没设,台中只有六名位不分高下的尚书及其属下协理的郎官。 接见我和尚书名叫石秦,是个略显干枯的中年人,神色颇为冷峻。我呈上徐恪写给相台的公文,仔细陈述南州府库的空虚实况,请求尚书台减免上纳数目。 “云祭酒,上纳数额是陛下亲订的,减免之事,非尚书台所能决,你别为难我。” 我欠身道:“云迟岂敢,石尚书既说减免纳贡须由陛下作主,就烦请石尚书回份手书,容我前往未央宫求见陛下。” 石秦却怎肯写这份手书:“云祭酒,陛下卧床静养,太医早有案判,非有大事,不准扰劳陛下。似这等征纳小事,陛下有诏令尚书台直理,不必呈于御案。” “在春荒开耕之际,份外征纳数额巨大的财帛,实为动摇国本之举。若非朝廷有能告知天下的理由的急需,却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天下臣民的生计,陛下清誉威望的大事。石尚书既说尚书台做不得主,又说陛下有诏令尚书台直理,二说相冲,难于取信于民。云迟身份低微,但此身却是受命代南州刺史徐恪份位,有权与闻政事,还请石尚书将陛下的诏令请出,容下臣一观。” 石秦作色道:“云祭酒,尚书台作为陛下亲掌的内朝官,署理政务,代行丞相事早有惯例,你如此纠缠不清,藐视君威,将陛下置于何地?” 这顶帽子扣下来,可真能将人一盖到脚,我不动声色:“陛下英明神武,胸怀四海,仁泽天下,谁敢不敬?然而加重赋役,关乎国本民生。本就为君臣相商相询,议论底定方能施行,岂有丝毫不加询问,骤令尚书台催收之理?” 我话音刚落,堂外便传来一人接口道:“何况尚书台虽被誉为相台,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相台,只有陛下有诏,才能代行丞相事。要是没有陛下支持,所谓‘内相官’,不过是秩只六百石的小官儿而已。” 这是什么人,说话竟这样放肆?我瞠目结舌,寻声望去,却见一个身着戎装、气宇轩昂的武将正自堂外转了进来。 尚书台从前汉孝武帝设立起,就带着很浓的私人色彩,任用的官员多是天子近人嬖宠。这也就形成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尚书台权力固然极大,身份却极低,名声也不好。不止有身份的朝官不肯入尚书台,就是有才华能力但没有实职的世家子弟,也多半瞧尚书台不起。 但瞧不起归瞧不起,像那武将一样当面说得这么难堪的人,却是绝无仅有,无异于大耳刮子打了石秦一掌,让他顿时面色大变,怒瞪那武将:“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尚书台?” “我乃豫州兵曹从事谢源,押送贡纳之物前来缴令,及代刺史苗轨前来长安请陛下圣安。” 谢源一句话说完,叉手傲立,对石秦冷笑一声:“石尚书,在下主理豫州军事,秩千石。你若有陛下诏令,代行相权,在下自然得弯腰行礼。你若拿不出陛下的诏令,那就恕在下无礼了。” 我暗暗咋舌,石秦却气得面皮紫胀,胸腔起伏,忍了又忍,突然转头厉声呵斥身后的文吏:“你们是死人,没听到云祭酒和谢兵曹的话?还不快去将陛下的诏令请出来?” 我磨了半天他也没将诏书拿出来,谢源一蛮,他立即乖乖地行事,这是在笼络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