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_第九十八章被包办的婚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被包办的婚姻 (第3/3页)

前一个原因他不好说,后一个原因跟李如娟解释了。没想到,李如娟大睁着那双美丽的

    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地看着宋哲武,疑惑地说:“厂子不是民族产业,是外国企业?”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对呀,我这些工厂企业不就是民族企业吗?不仅是这几个厂子,就是以后再开设地工厂也都是民族企业啊。自己之所以有这个想法,那还是两世情节在作怪,自己还是没有真正融入这个时代。民族企业要展强盛,那不是靠保护就行的,还要有竞争的推动,没有竞争就没有展的源动力,没有动力的企业也就不会有大地展。自己的工厂就是要做民族企业展地强大动力源,推动民族企业大展。

    宋哲武高兴地握住李如娟的手说:“如娟,你的话可是让我茅塞顿开啊,我的企业当然也是民族企业,我可不是外国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你说的规模效益这些话都很对,你真是‘太有才了’。”宋哲武一兴奋,把后世地流行语都带了出来。

    李如娟见自己这个才华横溢的心上人也认为自己有才能,也不由大为兴奋,撇撇嘴继续说:“这算什么,比如说昨晚蒋委员长说,现在应该进行经济建设,可是财力不足,其实蒋委员长这话即对也不对。”

    “你对蒋委员长地话也有看法?”宋哲武的兴趣彻底被李如娟勾了起来。

    李如娟有些得意地说:“展国内经济固然需要资金,可是这些钱,并不是都需要政府出,关键是要调动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地积极性。比如说一些较大投资和技术先进的民间企业,政府可以给以土地、税收等优惠。

    政府只需要改善经商环境,治理官员贪腐,加大对铁路、公路、港通建设就可以。当然建设一些大型工业项目也是需要地,毕竟现在民间资本进行大规模投资还不具备条件。”

    宋哲武有些激动地站起身来,李如娟的这套理论,已经在后世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不论是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还是稍晚些的台湾、新加坡、泰国等都是如此,就是后来大6的改革开也很重视民间资本挥作用。现在能有这样想法的人虽然不会很多,可也绝不会只有李如娟一个,关键是几乎不可能有人取得当政的支持。特别是不管谁当政,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民族资本的经商环境,这是需要时间的。

    可是李如娟有机会,自己一旦取得山西,阎锡山的那些官僚体系都得推到重建,否则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新政。经济建设会是重中之重,李如娟就会有实现她的理论的空间,也许中国就此多了一个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呢。自己这次可是占大便宜了,不仅找到一个如花似玉的美貌夫人,还捡了一个自己正需要的财政专家。

    宋哲武虽然很兴奋,可是还很清醒。这些事情都是要以后做的,现在有一件事情是必须马上要做的。

    “如娟,你应该马上给你的父母去封电报,告诉他们你的情况。”见李如娟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宋哲武又说:“今天的报纸你都看到了吧?”

    李如娟脸色微微一红,她不仅看到了,她还偷偷地把报纸藏了起来。“你是说,我父母也会看到报纸?为我担心?”

    宋哲武说:“对,他们今天一定也能在《中央日报》上看到。”

    李如娟笑着说:“我的父母看到有这么一个英俊潇洒、年纪轻轻就当了中将司令人娶了他们的女儿,只会高兴的。”

    宋哲武一耸肩,无奈地说:“难怪人家都说,坠入爱河的女人都会变笨,文稿可以电报,可照片无法传送啊,这个时代是需要有人坐船送回去的。照片最快也要明天才能见报。你的父母看到报纸说你是第四路军总指挥的夫人,还不吓一跳,一定以为这个第四路军总指挥是个老头子。”

    他的父母一定会这么认为,这么大的官国内好像还没有宋哲武这么年轻的,他们不着急才怪呢!而且,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主动参加了第四路军,万一父母要是以为自己是被强迫的…

    一想到母亲泪眼蒙蒙的样子,李如娟也急起来。站起身就走。“我这就去电报。”

    宋哲武拉住李如娟,说:“电报里一定要说清楚,而且告诉他们暂时不要来武汉,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里回河北,那时再给他们电报。”

    宋哲武还要再交代几句,梁璧拿着一份电报进来,看见两人的样子,梁璧有些不知所措,吞吞吐吐地说:“司令,参谋长电报。”

    一听是萧国栋的电报,宋哲武也顾不了多说,急忙看了起来。

    电报内容是告诉宋哲武,骑兵旅行动顺利,正在返回孝感。

    宋哲武把电报交给李如娟后说:“如娟,你快去电报。梁副官,通知叶旅长、王处长到我这来,我要给他们交代汉口人员撤离的事情。”

    有推荐、月票的日子真美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