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补遗卷七 (第4/6页)
云:“一饭尚思酬母德,三齐宁忍背君恩?”秋山有父风,《题泗亭驿》云:“天子功成一剑中,故乡鸡犬识新丰。英雄未有无情者,老泪尊前唱《大风》。” 三十二 近人薛西原咏{月》云:“何处焚香下阶拜?有人私语并肩行。”虽走西昆一路,而幽隽独绝。是即“月出皎兮,姣人僚兮”之余音。 三十三 常熟县试,诗题是《野舍时雨润》。某童有一联云;“青沾沽酒肆,红滴卖花篮。”吴竹桥太史拔为第二。长洲县试童于诗,题是《绿满窗前草不除》。陈竹士基有一联云:“秀色三分雨,春痕一抹烟。祝芷塘给谏见之,拔为第七。二人并非看卷之人,而皆与县官交好,故能爱才如此。否则,此诗亦被轻轻点过矣。竹士,即金纤纤之夫也。结缡五年,互相唱和。余到杭州一月,归,纤纤竟死。先是,纤纤有书上我云:“此日碧云秋雁,奉一函于明月楼中,他时绛帐春风,当双拜于海棠花下。”余到苏,果受其一拜,遂成永诀。故吊以一联云;“双拜花前,已偿负笈从游愿,五年灯下,未了抽簪劝学心。”竹士在吴江,纤纤寄诗云:“纸样罗衣秋样瘦,那能禁得水天凉?”其伉俪之笃可想。 三十四 余所到必有日记,因师丹之老而善忘也。其耳受佳句,亦随记带归。翰林前辈沈蒿师先生荣仁咏《墨床》云:“谁云贪墨无休日,到底磨人有倦时。”咏《鹭鸶》云:“岂有诸君推甲乙?可怜公子最风标。”周去华云:“愁生肺腑登临少,贫入衣冠庆吊疏。”庆似村云:“竹因风静平安久,花为春寒富贵迟。”王云上云:“旧纱帘额寒先入,新粉墙头月更明。”刘熙秀才闻高丽国人来索余诗,并及霞裳诗,故赠刘诗云;“骥尾得名虽较易,人心所好本来公。”龚云洲秀才《领落卷》云:“囊底尚存无效药,掌中惯画不灵符。”张瑶英女子谢余索诗稿云:“露沾桃柳干株树,次第春风到女萝。”毕慧珠女子{感事》云;“一样春风分冷暖,桃花含笑柳含愁。” 三十五 女伶虞四官拜姚秋槎居士为师,观其演{跌霸》一出,赠云:“壮士至今休说项,美人千古最怜虞。”后度为女道士,号空翠庵主人。姚又赠一《探春令》云:“几番花信暗相催,早自三春暮。杜鹃啼罢东风懒,看满径堆红雨。 年年此际归何处?蓦地抛人去。袅斜阳烟外,一寸游丝,怎系得韶光住?” 三十六 刘霞裳梦中得一联云:“星摇似醉愁他堕,手举难扶笑我低。”醒后续二句云:“安得仙云生袖底,御风飞到斗、牛西?”我以为醒语终不如梦语。 三十七 云贵总督杨应琚,字秋水,有贤名。入相后,以缅甸偾事,致晚节不终。吾尝以南朝吴明彻相比,殊不愧也。其孙女琼华,嫁江宁方伯永公泰之子明新。明受业随园,而女之父重英、号山斋者,与余有旧。山斋参赞军务,兼侍父疾,被缅匪虏去。其子鹤圃,监禁二十余年。余过泰州,琼华以《寄弟}诗见示,云:“否泰关天意,乘除运莫争。弟兄愁失散,身世感零丁。往者家逢难,潢池盗弄兵。韬钤烦上相,绝域播威名。宠锡从丹禁,旌旗事远征。七擒功未就,五丈病先生。风诏吴江下,先大人秉臬吴门。金鞍洱海行。监军随虎帐,付药听鸡声。画角悲风起,明星大野倾。雄师谁控驭,小丑敢纵横。孤垒知难守,弯弓竟不鸣。迷途伤李广,啮雪感苏卿。马革余生在,鱼书万里惊。天恩犹肆赦,疑狱幸从轻。季弟偏膺难,鹤圃坐狱多年。艰危志不更。珠怜沉汉水,剑恐落丰城。雁影萦离思,鸰原忆旧情。伫看邀雨露,头角再峥嵘。” 三十八 余闻人佳句,即录入《诗话》,并不知是谁何之作。甲寅三月,余游华亭,张梦喈先生饮余古藤花下,其郎君兴载耳语曰:“家姊愿见先生。”余为愕然。已而搴帘出拜,执弟子之礼,方知{诗话补遗》第一卷中,曾载其所作《秋信》等诗故也。貌亦庄姝。其母夫人汪佛珍诗,久采入《诗话》第四卷中。始信风雅渊源,其来有自。其姑佛绣嫁姚氏,亦才女也。《不寐》云:“欹枕闲吟梦境空,残灯闪闪影朦胧。梧桐不管人惆怅,翻尽银塘一夜风。”他如:“一径泥香飞燕子,满瓯茶熟乱松声。”何须地僻心方静,才觉身闲梦亦清。”俱妙。 三十九 人仗气运,运去则人鬼皆欺之。每见草树亦然,其枝叶畅茂者,蛛不敢结网,衰弱者,则尘丝灰积。偶读皮日休诗:“水痕侵病竹,蛛网上衰花。”方知古人作诗,无处不搜到也。 四十 顾宁人云:“古不用银。”余颇不以为然。近读张籍《送南迁客》诗云;“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以“用银”与“骑象”对说,可知中国骑马不骑象,用钱不用银矣。 四十一 白太傅因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话及翰林旧事,因赠诗云:“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余己未翰林,亦有两相三尚书;为之怃然。 四十二 吴兰雪《瞻园坐月}云:“林塘幽绝似山家,坐转栏阴月未斜。仙鹤一双都睡着,冷香吹遍绿梅花。”徐朗斋《宿泰山》云:“乱石长松路不分,数声钟磬隔林闻。山中夜半烧残烛,自起开窗照白云。”二诗真清绝矣! 四十三 陈少阳与欧阳彻救李纲而死,庙在丹阳。乾隆庚申,庙为火所焚,独神像不动,袍笏依然。余过其地,见壁上题云:“两宫消息正茫茫,庙算徒闻罢李纲。不信九门司虎豹,独留三疏动风霜。衣冠白昼悲东市,松柏青磷照北邙。过客漫增桑梓感,里居从古说丹阳。”又云:“草野讵干兴复计?公卿无奈谏书稀。”余读而爱之。末书“于震字一川”五字。方知即二十年前负诗来谒,自称不蒙许可,即要投江死者也。专工明七子一体,未免鸣钲擂鼓,见赏者稀。然佳处不可泯没。见赠云:“声名若不逢元晏,词赋何由重洛阳?”《圃峰秋望》云:“岸走涛声吞象岭,树浮天影出狼山。”《延庆寺》云:“地迥人烟浮水气,楼高木叶下秋声。”皆颇雄健。至若《九江》云:“商女至今歌白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