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_卷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五 (第2/6页)

。方密之以“奇妲”为小旦。余按:《汉郊祀志》: “乐人有饰女妓者。”此乃今之小旦、花旦。“奇妲”二字,亦未必作小旦解。

    一十七

    程绵庄云;“孔子庙有棂星门,其误已久,不可不知。《诗经》小序云;‘《丝衣》,绎宾尸也。’高子曰:‘灵星之尸也。’汉高祖始令天下祀灵星。《后汉书》注云;‘灵星,天田星也。欲祭天者,先祭灵星。《风俗通》:‘县令问主簿:“灵星在城东南,何法?”曰:“惟灵星所以在东南者,亦不知也。”’《宋史-礼志》云:‘仁宗天圣六年,筑南郊坛,外地周以短垣,置灵星门。’夫以郊坛外垣为灵星门者,所以象天之体,用之于圣庙,盖以尊天者尊圣也。其移用之始,始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并言:‘圣庙立灵星门。’惟《元志》误以 ‘灵’作‘棂’,后人承而用之,则不知义之所在矣。《晋史-天文志》云:‘东方角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与《后汉书》注正相印证。俗儒解‘棂星’,以为养先于教,犹知‘棂’之为‘灵’也。今竟解作疏通之义,则大谬矣1”余戏题云:“绎祭灵星有乐章,故将圣庙比天阊。如何解作疏通义?钻入窗棂上讲堂。”

    —十八

    刘孝威《结客少年场》云:“少年李六郡。”李,使也。故《左氏》: “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注:“李,使人也。”凡言信者,亦使人也。《古乐府》:“有信数寄书,无信长相忆。”今误以“行李”为作客之衣装。

    一十九

    今称夫妻为“结发”,女拜曰“敛衽”,皆误也。按{李广传》:“广自结发与匈奴战。”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泛称自幼束发之意,非指称结两人之发也。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合其髻曰“结发”,始于刘岳《书仪》。《战国策》:“江乙谓安陵君曰:‘国人见君,莫不敛衽而拜。”’《留侯世家》曰:“陛下南面称霸,楚君必敛衽而朝。”皆指男子也。今称女拜为“敛衽”,不知始于何时。

    二十

    今人称诗题为“题目”按:二字始见于《世说》:“山司徒前后选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又:“时人欲题目高坐上人而未能。桓公曰;‘精神渊箸。”是“题目”者,品题之意,非今之诗题、文题也。

    二十一

    余到南海,阅《粤峤志》:“景炎二年,端宗航海,有香山人马南宝献粟助饷,拜工部侍郎。帝幸沙浦,与丞相陈宜中、少傅张世杰即主其家。居数日,广州陷。南宝募乡兵千人,扈送至香山岛。元兵追至硐州,陈宜中走占城求救。帝崩。卫王呙立,走崖山,以曾子渊充山陵使,奉梓宫,殡于南宝家。宋亡,南宝泣不食。作诗曰:‘目击崖门天地改,寸心不与夜潮消。’又曰;‘众星耿耿沧波底,恨不同归一少微。’后卒殉节。”其诗其事,正史不传,故志之。

    二十二

    李太守棠《喜晤故人》云:“问年人是旧,见面老惊新。”储宗丞麟趾《落齿》云:“失辅悲新别,观颐念旧勋。”

    二十三

    江南俗例:登科报捷者,例用红绫书喜帖。方近雯方伯家本寒素,举京兆,报到,夫人仓猝无力买绫,不得已,截衫袖付之。家婢戏云:“留取一半,待明年中进士作赏。”先生闻之,在长安寄诗云:“朔风寒到柔荑手,忆杀麟衫两袖红。”次年,果宴琼林。先生又寄诗云:“榜下忆来常欲泣,朝中说去半能知。”

    二十四

    诗人能武艺,自命英雄,晚年有王处仲击唾壶之意。许子逊《咏飞将》云:“垂老犹横槊,穷愁未废诗。荐章终日上,不到傅修期。”沈子大《咏怀》云:“落笔一身胆,结交寸心血。”薛生白《咏马》云:“尔不嘶风吾老矣,可知俱享太平时。”

    二十五

    西林相公勋业巍巍,而赋诗时有感慨。《石桥扫墓》云:“石桥西下白杨堆,宿草初从暖气回。一陌纸钱三滴酒,几家坟上子孙来?”

    二十六

    诗有无意相同者:蔡太夫人咏《蝶》云:“试向青陵台上望,可曾飞上别家枝?”王次岳咏《蝶》云:“果是青陵旧魂魄,不应到处宿花房。”

    二十七

    《封氏闻见录》曰:“切字始于周颐。颐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分。沈约遂因之,而撰《四声谱》。”沈括、曾糙俱以切字始于西域佛家。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而已,无反切也。吴獬以为始于后魏校书令李启撰《声韵》十卷、夏侯咏撰《声韵略》十二卷。李涪《刊误》亦主其说。至于叶韵之说,古人所无。顾亭林以为始于颜师古、章怀太子二人。王伯厚以为始于隋陆法言撰《切韵》五卷。余按:汉末涿郡高诱解《淮南子》、《吕氏春秋》,有“急气、缓气、闭口、笼口”之法。盖反切之学,实始于此。而孙叔然炎犹在其后。

    二十八

    诗赋为文人兴到之作,不可为典要。上林不产卢橘,而相如赋有之。甘泉不产玉树,而扬雄赋有之。简文《雁门太守行》而云“日逐康居与月氏”;萧子晖《陇头水》而云“北注黄河,东流白马”:皆非题中所有之地。苏武诗,有“俯看江汉流”之句。其时武在长安,安得有江汉?《尔雅》:“山有xue为岫。”谢玄晖诗:“窗中列远岫。”徐浩文:“孤岫龟形。”皆误指为山峦。刘琨《答卢谌》诗:“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宣尼即孔丘也。谢眺《秋怀》诗:“虽好相如色,不同长卿慢。”长卿即相如也。康乐:“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扬帆”即 “挂席”也。孟浩然:“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微。”“夕阳”即“残照”也。使后人为之,必有“关门闭户掩柴扉”之诮矣!杜少陵《寄贾司马》诗:“诸生老伏虔。”东汉服虔并不老。所云伏虔者,伏生也;伏生不名虔。《示僚奴阿奴》云:“曾惊陶侃胡奴异。”胡奴,侃之子;非奴仆也。“不闻夏殷兴,中自诛褒、妲。”褒、妲是殷周人,与夏无干。杜诗:“乘槎消息近,无处问张骞。”此即世俗所传张骞乘槎事也。然宋之问诗云:“还将织女支机石,重访成都卖卜人。),是明用《荆楚岁时记》织女教问严君平事。独不知君平为王莽时人,张骞乃武帝时人:相去远矣!汪韩门云:“《檀弓》:‘齐庄公袭杞。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孟子》;‘杞梁妻善哭其夫,而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