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2/3页)
“昭君,你抬起脸来,我仔细看一看。” 这在昭君是件很为难的事,只能想像着皇帝是自己的胞兄,抬起脸来,微微含着笑,就像兄妹之间,偶而戏谑的那种神态。 皇帝想看的部位,早就看清楚了。但视线舍不得从她脸上移开,所以口中也就不作声。 这一下,昭君可是坚持不下去了,慢慢地将双眼避开,然后又低下头去,方听得皇帝问道:“你额上不有两粒痣吗?” “痣?”昭君答说:“昭君额上从来没长过痣!” “那,那是怎么回事呢?”皇帝越发困惑了。 皇帝决定亲自调查这件画像与本人何以不符的怪事,而且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召毛延寿来当面询问。 在皇帝不曾下令召见以前,毛延寿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那是杨必显打听来的消息,呼韩邪求婚,皇帝封王昭君为宁胡长公主,遣嫁塞外。照他的看法,昭君如果始终没有出现在皇帝面前的机会,真相可望不致败露,否则,皇帝一定会追究,毛延寿欺罔之罪,铁证如山,性命岂能复保? 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毛延寿身当其事,更识得其中的轻重,不过,他不相信世间有骗不过的事,最要紧的是不能慌张。本着这个想法,动足脑筋去思考,终于有了化险为夷的把握。 “你不必替为师的担心!”他对杨必显说:“今日之事,早在估计之中,亦早筹好了解救之计。如今就怕你沉不住气,本来无事,反倒惹出些意外的麻烦。徒儿,你最好把这件事忘掉,就当从未有过一样。倘有人问起,你答他三个字:不知道!” 杨必显听师父说得这么轻松,大为宽慰“师父,别的不行,装糊涂我会。”他说: “你老放心好了。” 他倒是放心了,毛延寿何能放心得下?口问心,心问口,一遍又一遍地自我商量,将皇帝可能会问到的话,自己如何回奏,以及回奏之时所应有的神态,真是揣摩得到家了。 因此,当他奉召进见时,态度出奇地冷静,与皇帝的震怒,恰成对照,使得周祥亦为之困惑,不知道他何所恃而敢于如此不在乎? “毛延寿,你好大胆!”皇帝指着昭君的画像说:“我问你,你为什么把王昭君画得这么丑?” “回奏皇上,”毛延寿从容答道:“臣将王昭君画得这么丑,臣心里亦很难过。不过,出于爱君之心,不得不然。” 皇帝不止于诧异,真是骇然“还说是爱君之心?”他厉声质问:“你还敢当面撒谎?” “臣的忠心,可质鬼神。”毛延寿神色不动地回答:“王昭君天香国色,盖世无双。 臣如果照实画像,进呈以后,王昭君必蒙宠幸。那时候,”他突然现出痛心的神色:“臣不忍再说下去了!” 皇帝有些明白了,神情也缓和了“你是说,因为她有一粒yin痣?”他问。 “yin痣犹在其次。”毛延寿指着自己的右眼角说:“最要命的是这里有粒白虎痣。” “我仔细看了。”皇帝疑疑惑惑地说:“王昭君脸上,并没有痣啊!”“不是没有,是皇上未曾看出来。” “没有看出来?”皇帝尽力回忆——昭君的容貌,已像烙印般刻在他的心版上,纤细靡遗,怎么样也看不出来她右眼角上有一粒痣。 “皇目明鉴!”毛延寿另有解释:“王昭君既然长了这两粒大凶之痣,当然会想法子消掉。她消痣的手法很高明,可是瞒不过臣的眼睛。” “你是说,我的眼力不如你?” “皇上以此相责,臣不胜惶恐!”毛延寿急忙伏地作出请罪的样子“皇上君临天下,役使群臣百工,俾各尽其所长。 臣供奉丹青,奉诏画像,阅人已多,倘非格外细心,洞察入微,何以上答报恩?”“你不必多作辩解,我明白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并没有一定要在眼力上胜过你的意思。” “皇上圣明!知臣有尺寸之长。藏私不言,敷衍塞责,自觉寸衷难安。” “你很忠心。不过,”皇帝不放心地再问一句:“你会不会看走眼呢?” “不会!请皇上召王昭君复验。” “当然!我是要复验。你下去吧!” 听完昭君自叙的身世,皇帝讶异不止。世间之事,巧得不可思议。从小生长在胡地的昭君,居然又要远嫁胡地!莫非真个命中注定,要作胡妇? 不!他断然地在心里说:事情犹可挽回。不过首先要澄清的是那两粒凶痣。 “你看过毛延寿替你画过的像没有?” 这一问恰恰投昭君之所愿,整个谜围快要解开了!内心有着无可言喻的激动。不过,她也想到了自己的身份,警告自己,不可失了常度。因而,定一定神答说:“毛延寿画的像,臣妹见过。进呈皇上的,是不是臣妹所见的像,可就不知道了。” “原来有两张!”皇帝很注意地说。 “也不一定——”“昭君,”皇帝抢着问道:“你所见的那张,画得如何?” “大致不差,或许过分渲染了些。” “何谓过分渲染?” “是,”昭君矜持地说:“是图像美于人。” “图像美于人?”皇帝越发骇然:“然则又何以变了呢?周祥取图像来!” 取图像一看,昭君顿时色变。无限委屈与气愤一齐显现在脸上。最后,双目一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