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名媛王昭君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5页)

,歉疚之至。”

    “不,不!区区不腆之仪,仍请笑纳。”王襄将一包黄金推了过去,随即起身说道:

    “告辞!”

    “王公!”陈和握住他的手臂,怔怔地半晌作不得声。

    他这难以启齿而又必须要有结果的心事,王襄是充分了解的。黄金退回,女儿就要送出去了!可是,他却不能在此时作任何承诺,唯有装聋作哑地保持沉默。

    这就逼得陈和不能不开口了。正在考虑如何措词之际,童儿走来通报:“钦使来了!”

    人随声到,孙镇已从别室缓步而来。陈和大感窘迫,首先要处置的那四镒黄金,受贿的真脏俱在,落入孙镇眼中,异常不妥。幸而那童儿很机警,趁王襄趋前迎接,挡住了孙镇视线的机会,眼明手快地将一包黄金移了开去。

    这下,陈和才得放心,定定神为王襄引见:“这位是朝廷特派的孙钦使。”

    “王襄参见钦使!”

    “不敢当,不敢当!王公请坐。”

    王襄急忙欠身逊谢:“尊称不敢当!”

    “也不算尊称。足下为国宣过劳。如今优游林下,年高德邵,怎么当不得这个称呼?请坐,请坐!”

    于是孙镇与王襄相向而坐,陈和在客座相陪。略略作了几句寒暄,做主人的渐渐导入正题。

    “王公,”陈和说道:“钦使千里迢迢,可说是专为令媛而来的。”

    “正是!”孙镇接口“久闻令媛德容言工,四德具备,一旦选入深宫,必蒙恩宠。老夫先致贺了!”

    “岂敢,岂敢!”王襄惶恐地“钦使对小女过奖忒甚,将来一定会失望。”

    “哪里的话?”陈和趁机说道:“何不此刻就烦尊驾将令媛接了来,容我们一瞻颜色?”

    “这却有些难处!”王襄答说:“小女不在归州。”

    “不在归州?”陈和不免一惊。

    “是的。小女随她两个兄长打猎去了。”

    此言一出,孙镇与陈和相互看了一眼。两人都不肯信他的话,而且孙镇有些不悦“这也奇了!”他沉下脸来说:“深闺弱质,还能骑马射箭不成?”

    “这有个缘故,小可自辞官以后,久在西北边境经商,所以小女也能像匈奴女子那样,骑马打猎。”

    孙镇的脸色稍为缓和了些“原来如此!”他问:“令郎、令媛去打猎,哪天回来?”

    “我想,大雪封山以前,总得回家。”

    由于这句话,使得孙镇脸上的皮rou又绷紧了,看着陈和冷冷地说:“如今才初秋,下雪还有两三个月。”

    “钦使怎么能等两三个月?”陈和的神色也不好看了“我想一定可以找得回来!令郎、令媛去打猎,不能漫无目标,总有个方向吧?”

    “大概在北面。”

    “北面甚么地方呢?”陈和板着脸说“彼此要相见以诚才好!”这竟有点教训的口吻了!王襄心里很不是味道,同时也有深深的警惕,想了一下答说:

    “大概是在八学士山。”

    能说明确实的地点,便是肯合作的表示,陈和便又用抚慰的语气说:“八学士山离城只有十里路,来去也很方便。王公请你赶快派人把令媛接回来!以令媛的才貌双全,何愁不得恩宠?王公,你荣宗耀祖,光大门庭的机会到了!”

    王襄点点头,便待起身告辞,孙镇却还有话说:“这是公事,得有一道手续。王公,令媛是何芳名,多大年纪?”

    “小女单名一个嫱字,别号昭君,今年十八岁。”

    “是了!”孙镇即唤来登录名簿的小吏,当面交代:“今有秭归县民王襄,面报其女王嫱,别号昭君,年十八岁,候选入宫。”

    原来这是一计,让王襄亲口报了名,便再也不能抵赖了。

    “我可不要这种荣宗耀祖,光大门庭的机会!”王夫人斩钉截铁地说:“我只要我的女儿!”

    “夫人,你不要太固执!我又何尝舍得?只为有人多了句嘴,连县官都庇护不得。皇命所关,谁敢不遵?你要往宽处去想才是。”

    “我不管。要我的女儿可以,先拿把刀来把我杀掉!”

    竟到了无可理喻的程度。王襄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搓了半天的手,叹口气说:“只怪你的肚子太争气,生了这么一个秭归第一的女子。为女儿,我也是什么办法都想到了,你如今仍旧不肯听劝,那也没有别的法子,只好我去下狱受罪。”

    这一层,王夫人当然也想到过。她的看法是“天大的官司,地大的银子”只要不惜倾家荡产,总可以把丈夫救出来。

    但这个看法只能做,不能说,一说出来便仿佛是忍心让丈夫下狱,夫妻的情义何在?因此,这时候只好沉默。

    于是,站在她身后的侍儿小翠,拉一拉王夫人的衣服。王襄眼尖看到了,大声叱斥:

    “小翠,你又在捣什么鬼?”

    “总管等着夫人给钥匙,开仓库。”

    王夫人一听便能会意,立即接口:“啊,我倒忘了!”她站起身来“等我先去交代了钥匙再说。”

    原来让昭君跟着他两位兄长,一位表兄去打猎,本有让她远避之意。此时小翠献计,不必跟王襄争执,只派人到八学士山去寻着昭君,叮嘱她到表兄家暂住,岂不就轻易躲过了难关?

    王夫人认为此计大妙,吩咐照办。然后回到丈夫那里,装模作样地争执了好一会,才作出无可奈何而让步的表情,叹了气说:“好了,随你吧!反正女儿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于是王襄派了一名年轻力壮的干仆王兴,郑重交代:“你马上到八学士山去找着大爷、二爷跟小姐,关照他们立刻赶回来!话不必多说,倘或问你是何要紧事,你就说不知道好了。”

    尽管王兴机警干练,毕竟晚了一步,以致于扑了个空。不过搜索查访,小主人的行踪,大致可以推断出来,对主人不能说是没有交代,因而连夜赶回来复命。

    “大爷、二爷、小姐,一定是跟表少爷回巴东了!”王兴这样报告:“我问了好些人,都说是往西面出山的。正是到巴东的大路。”

    “那么,你怎么不赶了去呢?”

    “来不及了。一路查访延误,等问清楚,算一算辰光,已经半天的路程。我怕老爷惦念,所以先赶回来报信。如果一定要大爷他们回来,我再赶到巴东就是。”

    “也好!你马上再到巴东去一趟。”

    刚遣去了王兴,县里就着人来请,自然是询问昭君的下落。王襄只好据实答复,然而有许多疑窦是无法解释的。

    “王公,我倒请问,令郎、令媛要到巴东亲戚家去作客,莫非你就一无所知?”陈和又加了一句:“听说府上的家教是很好的啊!”若有家教,子女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