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战争_第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5/8页)

是不会公开发表的。

    不久,考夫特在他的《历史和未来的结合部》一文里,大量阐述绝不能忽视中国传统兵法对于现代战争的影响,引用了岑立昊的许多观点,考夫特说:倚仗有传统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的兵法理论就能打赢现代战争是可悲的;倚仗有现代理论和装备而忽视传统兵法对于现代战争的深远影响是可笑的;而把传统的兵法精髓和科学的战争知道原则同现代战争特点加以结合运用则将是十分可怕的。

    从考夫特的身上,岑立昊悟出了一个道理,政治优势也好,经济优势也好,军事优势也好,说到底是一个文化的优势。考夫特所在的国家,独立的时间并不长,谈不上有多少文化积累,看起来这是劣势,但是也恰好是因为他没有多少成固之见,也就少了一些包袱,他没有自己的文化优势,那么你的文化优势就是他的优势,他可以心悦诚服地向你学习,学习的都是你的精华,鄙弃的都是你的糟粕,集众国文化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因此,吃老本是要不得的。

    四

    学年的第二个季度,在完成了主要学科之后,YKT军事学院组织留学生们旅游邻国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在乘火车去的路上,中国留学生兴致盎然,惊叹俄罗斯辽阔的幅员和人口稀少,火车往往行驶两三个小时见不到人影,只有大片大片的白桦林急速后退,秋天的草原像无边无际的海洋,于天穹浑然一体。过了小城卡路伽,天空豁然开朗,原野的上空飘荡着鲜艳的蓝色,白云如梦如幻。

    对于俄罗斯,岑立昊从心里并不感到陌生,尽管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但是,在他童年和少年时期,对这里就有过心灵的亲近,从《静静的顿河》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从《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唤起过多少梦想啊。他记忆最深的是当年他在范江河教员那里读到过的一篇小说《第四十一个》,一个被誉为神枪手的苏联红军女战士,和一个纳粹俘虏之间的故事,从押送路上最初的敌对,到生死绝地为了生存的相依为命,再到为了各自的信仰而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分道扬镳,直到最后,因为见到了生还的希望而欣喜若狂的俘虏倒在红军女战士热泪滚滚的枪下,成为她的第四十一个目标。那么小的篇幅,却有那么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含量,把人性、情感、欲望和命运同残酷的战争生活结合的那样完美!他记得一位军队作家说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文学是军事文学的养母,他想何止是这样啊,它还是中国军官的奶妈呢。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苍凉,在这里上演过人类最大规模和最长时间的战争,那些战争风云人物因其卓越的战绩或非凡的战争创举而千秋存名,但这里又诞生了几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也诞生了一群伟大的艺术家,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巴甫洛娃,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闪耀在人类的夜空上…

    岑立昊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一路上,除了中国人的动静比较大,外国留学生多数时间是在眺望,偶尔发出一两声会心的微笑,而考夫特始终坐在窗前,两只碧蓝的眼睛旁若无人地聚焦在一个角度上,让风景在他的视野里流淌,那副凝视深思的样子,像是要把这旖旎的异国秋色一点不剩地摄进他那深不可测的眼睛的海洋里。

    岑立昊突然有了了解考夫特的欲望,他在想什么呢?如果战争发生,这个考夫特会不会带着他的军队杀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来?会的,在战争中,军人是另外一种性质的艺术家。那么如果考夫特成为进攻的一方,他会不会成为守卫的一方?会的,因为他爱这片土地。

    岑立昊突然又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岑立昊会不会成为侵略者?他想这个问题可能是太复杂了,还是不去想的好,还是设想考夫特是侵略者而他是守卫者吧,那将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不再是短兵相接的厮杀格斗,也不再是以沟对沟以壕的阵地战运动战了,像孙大竹那样光会扔手榴弹是不行了,像范辰光那样只会那砖头拍脑门也不行了,首先你得保证能够接触到对手,手榴弹和砖头才能派上用场。诚如钟盛英当年说的,所有的战争问题说到底就是个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按时和到位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前提,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同样要解决这个问题。考夫特的战争是个什么样子呢?孤军穿插?海底捞月?恐怕也不是了。不管作战对象是谁,战争形态都必然发生较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未来战争就是高技术战争,需要快速反应能力,远程机动能力,精确打击能力,综合保障能力。

    岑立昊在脑袋里盘点了他所指挥过的266团,在这些方面确实有很大差距,在有差距的情况下,一旦战争爆发怎么办?束手就擒?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假设现在真的给他和考夫特一支实力相当的部队,他能不能战胜考夫特?这既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想到这里,岑立昊情不自禁地把脑袋往前探了探,观察了一下车窗外的地形。就在他转回目光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考夫特他右前方的位置上,同样也在观察他,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岑立昊暗暗吃了一惊:考夫特同样在探究他。他故作轻松,微微一笑,假装不经意地东张西望,顺便再扫描考夫特一眼,居然发现那双碧蓝的眼睛变得浑浊起来,居然还有一丝冷冷的寒意。

    他不能够马上确定两个人率领两支同样的军队在这片沉睡的土地上发生战争之后孰胜孰负,但他知道,仅就指挥官而言,考夫特比他有更多的优势,他必须扬长避短。他想起了秦万竖说的,大洋马理论底子扎实,搞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战场瞬息万变,你这化那化搞多了,人也就成了机器化,教条化。我不跟你搞这化那化,我专门搞你一点化,我找到你的软肋,就一个环节,譬如运算系统,或者传输系统,或者反馈系统,一个环节把你搞乱,你全盘乱套。所以说,你打你的信息战,我打我的地道战,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到圣彼得堡了,下车之后,岑立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通过这一路旅行,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